第3波工作消失潮來臨,速度之快遠遠超乎你的想像。

第1波從台灣開始大量外移的工作是傳統製造業,第2波是電話客服、程設計等白 領職員,第3波是人資、會計、資訊等「總部」人員,完全打破了內勤單位、總部工作 不必出差、不會外移的思維,每個人工作的崛起或消失,不是個人不夠努力,而是世界分工的方式改變了,你的工作不見了。

你,看清楚工作的浪頭往哪裡打嗎?

「不久的將來,世界有一半人,每天要工作12小時,另一半的人會失業。」威廉‧布里吉斯《新工作潮》


文—盧智芳 2005年11月 Cheers雜誌

台北縣的三重向來給人街道狹窄、交通擁擠的印象,這裡卻是台灣模具產業發跡的地方。從三重向外延伸到新莊、五股、樹林,曾經聚集上萬家模具廠商,他們多半只有一個簡單的招牌,標示著某某「企業」或「實業」,甚至沒有招牌,看來毫不起眼。但這些「鐵工廠裡的黑手」,卻是推動台灣經濟的幕後英雄。模具有「工業之母」 的稱號,沒有他們,概念再棒的產品也沒辦法大量生產。1998年,台灣模具產業的全盛時期,全省有超過3萬家模具廠商,總產值突破600億元台幣。然而,從現在開始往後的2年,將是台灣模具業面臨的存續關頭。

第一批瀕臨生死邊緣的工作台灣模具廠高達9成屬30人以下的小公司,「很多10人以下的小工廠會歇業,這2、 3 年達到高峰,」台灣區模具同業公會副理事長、金立元科技總經理鄭坤木神情凝重地評估。鄭坤木估計,最後大約有3到4成模具廠必須關廠,以1萬家、平均每家20名員工當作母體計算,受波及的就是6、7萬人。「這個數字只會增加,不會減少,」他說。這是台灣眼前第一波瀕臨生死邊緣的工作。台北郊區的模具業聚落首當其衝,因為半小 時車程外,桃園龜山、平鎮的筆記型電腦大廠的生產線,今年全面宣布撤退,移向對岸。繼更早的英業達、倫飛之後,仁寶去年底逐步縮減平鎮工廠;廣達在3月底關閉林口 廠,資遣8百人;華碩資遣台北與桃園廠385名員工;而最後的熄燈號,則由大眾電 腦在9月底吹響。鄭坤木分析,大陸從2003年開始,對進口模具課徵27%的關稅,逼得毛利率已經在「保四」、「保五」邊緣的筆記型電腦大廠,不僅自己要過去,還得要求長年配合的模具廠一起跟著走。「筆記型電腦的模具,現在沒有一套是在台灣開的了,」在三重市五華街經營盈隴企業的負責人曾裕鈞說。他手上正在工具機上研磨的產品,是好不容易從緯創接來觸 控面板用光筆,但「量很小,」他搖搖頭。至於三重曾經顯赫一時的模具街呢?「早就沒了,」他說。同業不是關了,就是去大陸。至於他自己,因為拿不出幾千萬台幣的資金,去不了,也不敢去。就像自然界的物種一樣,職場上的工作會出現、會崛起、會衰落、會消失,對內需市場小,必須崁入國際經濟體系運作的台灣來說,最大的決定性因素,就是全球產 業分工下的聚落移動。

第二批不見的工作:白領與服務業
僅僅在幾年前,筆記型電腦仍被視為最後可以留在台灣的製造業,但是工作擠壓、下沉的版塊變動比想像中更快,一下子就把就業版圖拉出一個大缺口。你以為只有生產線才有外移的問題嗎?不, 台灣第二批未來可能不見的工作,主角 是白領階級,甚至是服務業。因為全球化的浪潮加上通訊科技,把相隔千萬里的陌生人,變成競爭同一個飯碗的對手。登上全世界的制高點觀察,所謂「工作」的概念,現在正發生巨大的變化,足以挑 戰 所有人過去的理解。回溯到掀起這波大浪的源頭──美國,現在是白領與服務業登上職位虛化、消失的第一 線。30年前,美國從製造業開始放手,交棒給日本、台灣、大陸。但美國勞工局在今年8 月針對IT產業完成的報告指出,現在美國透過企業委外、輸出海外最多的工作,已變成專業服務業,尤其是程式設計師、電話客服人員,以及旅行社代辦員。著名資訊產業研究機構Forrester Research統計,今年美國境內移轉至海外的工作 職 位將達到83萬個,2015年更攀升到330萬個。麥肯錫的分析進一步指出,到2008年,美國境內會產生1,900萬個工作,換成全世界誰來做都一樣。這些消失的工作,愈來愈朝高薪、腦力密集邁進,美國《華爾街日報》今年9月28日的報導中說,連律師都加入美國企業將工作外包海外的行列。像杜邦公司已經開始 雇用印度律師協助撰寫專利文件。全球資源搜尋 駭人的數據背後,企業考慮的,當然是哪邊合乎效益,工作就往何處去。作為一個典型的跨國企業,美商優利系統(UNISYS)副總裁暨大中華區總經理傅良中說,現在“outsourcing”(委外)或“offshoring”(以國外勞務取代)的觀念都落伍了,企業寧可用更積極的字彙來詮釋──這是一種“global sourcing”「 全球資源搜 尋」。優利系統今年宣布在世界配置8,000名員工,作為全球性的支援部隊。他們分別落腳在印度、匈牙利、與大陸的上海。其中印度與上海各更有5,000人與2,000人的規模。傅良中說,這些中心可能做技術開發,也可能做客戶服務。如果把台灣、香港、日本的共同業務集中到上海處理,不僅降低成本,時間安排更有效率。在麥肯錫一份針對美國企業外包市場的研究中,點名了10個國家,分析它們各自的優 劣勢,其中包括印度、中國大陸、菲律賓、巴西、波蘭、墨西哥、俄羅斯、愛爾蘭、 匈牙利、捷克。這份名單等於勾勒出了工作的流向。跨國企業選擇它們,並不純然是成本考量,更著眼於人力資源的質與量。「在小區 域一口氣要找5,000人真的很困難,」傅良中指出,這多少說明了台灣為什麼無法落在名單之列。
台灣企業逐漸採用同樣的模式。像帳務催收、電話客服這些勞力密集型服務業,開始 將觸角伸向大陸。幾家領導廠商,例如台灣客服科技、遠傳電信都在對岸設有據 點。其中一家規模高達500人。然而,職場衝擊的效應也慢慢浮現。今年4月,遠傳電信台中催收部員工北上到勞委會陳情,理由就是抗議遠傳因為將帳務催收業務外包大陸子公司,要求台中部門員 工轉調台北或其他部門,或接受資遣。雖然遠傳後來發布聲明,說明並無裁撤計劃,但是對一般的工作人而言,過去怎麼可能預料:有朝一日要面對這樣的風險?

第三批消失的工作:在總部工作,不用移動?
第三批未來可能走向消失的工作,是所謂在台灣「總部」的工作。目前看到的現象是,已經有愈來愈多的功能,要從台灣的「總部」出走。即使是所謂 「研發」部門,或是「工程師」也必須經過更精準的篩選。經常往返新竹科學園區,從事高階人力仲介的經緯智庫副總經理林知明,對職缺的 變 動十分敏感。他觀察,未來只有頂尖的生產製造,像奈米級半導體製程,或是大尺寸 面板會繼續留在台灣。系統組裝業的廠長、品保主管、技術員都會變成逐漸消失的職 稱。換句話說,電子電機仍然會是主流人才,但是像工業工程、生產管理這些職務,將逐 漸由台灣釋出到大陸。雖然目前在台灣還有1,400人的研發團隊,但光寶科技人資副總經理鮑惠明也同意, 像採購、行銷、應用性研發、甚至技術移轉這些圍繞著核心的周邊功能,都會慢慢從台灣的總部移到大陸的生產基地。實質工作模式的改變,正不斷在產業中發生。以筆記型電腦廠商華碩來說,目前很多 工程師已必須以一個月2週、或2個月5週的方式,頻繁地出差到對岸支應。行政支援部門受到的效應更大。即使是知識型的工作,只要可以標準化,透過網路傳 遞資料,都可以交付給對岸的員工完成。明基電通資深人資協理童文池舉例,像明基MIS部門的運作、編寫程式(coding)的後端工作,多年前即已由大陸的行政中心來負責。
台灣總部的人力擴編,當然因為工作的層層外包,導致成長受限。但工作其實不會固定、長期停留在同一個地方,而是一波波地往外擴散,繼續尋找第2、第3個更便宜的去處。大陸員工看似因此受益?童文池持平地指出,像明基蘇州廠的警衛,現在也外給當地保全公司,不再納入編制。他們面對的是一樣的處境。如何因應這樣的局勢,的確是今天的上班族要生存必需深思的課題。

核心的意義 未來,只有企業「核心」價值的部門,才能夠留在本地。「核心」的意義,也會來 愈明確。愈重視與人互動、能配合環境轉換創造價值的know-how,愈不容易被取代。「如果你只會J2EE(一種程式語言),這是最容易被取代的,」美商優利系統副總裁暨大中華區總經理傅良中說。“common technical knowledge”(一般技術知識)已經不夠了,重要的是「本地價值」。以提供銀行金融資訊系統的優利系統來說,那就是對本地市場的了解、對客戶特性的掌握。而且「核心」的內涵,並不等同於「留守不動」=A

 

 

100%在家工作的網路兼職創業

 

 

大型美商華人市場開跑!

火速蔓延中~錯過再等20年!

 

最新概念、最大規模、最大格局、最優產品,i260網路創業系統串起全球多個國家。

如果你還在尋尋覓覓新的機會,千萬不要錯過i260網路創業系統

 

 

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說:不做電子商務,5年後你一定會後悔。

 

 

現在就點選進入下列網址,請留下您個人簡單聯絡方式!

我們將會立即與您聯絡,還有專業的〔創業顧問〕供您諮詢。

 

 

 

http://www.i260.com.tw/?q=jacky&s=3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